基桩自平衡竖向抗压试验报告
报告编号:
注:由于字数限制,此处只做大概预览,文尾可下载报告模板源文件
工程名称:
检测地点:
单位名称
日期
工程名称:
委托单位:
勘察单位:
设计单位:
施工单位:
监理单位:
检测单位:
说明:
1、报告无骑缝章及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;
2、报告复印无效;
3、报告无检测人、编写、校核、审核、批准签名无效;
4、报告涂改无效;
5、本报告复议期为十五天。
检测单位地址:
检测单位资质证书编号:
邮政编码:
电话:xx
目 录
1 工程概况
2 检测概述
3 测试设备及其安装
4 现场检测
5 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判定
6 试验后注浆的要求
7 检测结果与分析
8 结论
附表1: #桩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表
附图1: #桩-上位移曲线图
附图2: #桩-下位移曲线图
附图3:试桩平面位置示意图
附图4: #桩现场试验照片
附件:桩基工程现场检测见证确认表(略)
工程概况见表1。
表1 工程概况表
工程名称 | ||||
建设地点 | ||||
结构形式概述 | 框剪结构,上部18层,地下1层 | |||
桩基概况 | 类 型 | 人工挖孔灌注桩 | 基础形式 | 桩基础 |
总 桩 数 | 140根 | 桩端持力层 | 石灰岩③层 | |
设计竖向抗压 承载力特征值(kN) | 4195~4780 | 设计混凝土 强度等级 | C30 | |
桩身直径(mm) | 1000 | 桩长(m ) | 19.2~20.0 (由施工方提供) | |
扩底直径(mm) | 1300~1600 | |||
地质资料简述 | 委托方提供的****院《XX岩土勘察报告》,揭露的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:
(土层、厚度、物理力学指标等) |
2.1 检测目的、方法
采用自平衡法静载荷试验,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。
2.2 检测依据
1 设计图纸;
2 经批准备案的检测方案;
3 《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规程》(DB45/T564-2009);
4 《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》(JGJ 106-2003);
5 国家和地区有关法规及标准。
2.3 试验仪器设备
试验所用仪器设备见表2.3。
表2.3 仪器设备一览表
序号 | 仪器设备 | 型号规格 | 编号 | 检定/校准证书编号 | 检定有效期 |
1 | 0.4级精密压力表 | ||||
2 | 百分表1 | ||||
3 | 百分表2 | ||||
4 | 正壹1(xx#桩) | ||||
5 | 正壹荷载箱2(xx#桩) | ||||
6 | 正壹荷载箱3(xx#桩) |
2.4 抽检数量
2.4.1 根据<<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>>(JGJ106-2003)第3.3.5条,对单位工程内且在同一条件下的工程桩,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,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检测:
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;
2 地质条件复杂、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;
3 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;
4 挤土群桩施工产生挤土效应。
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%,且不少于3根;当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,不应少于2根。
注:对上述1~4款规定条件外的工程桩,当采用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验收承载力检测时,抽检数量宜按本条规定执行。
2.4.2 根据上述规定及委托方要求,本次抽检3根桩。试桩位置由委托方指定。
2.4.3 抽检桩基本参数见表2.4。
表2.4 抽检桩基本参数表
试桩编号 | |||
成桩类型 | |||
桩承载性状类型 | |||
桩径(mm) | |||
扩大头直径(mm) | |||
桩端持力层 | |||
桩端持力层设计取值(qpk) | |||
桩顶标高(相对±0.000) | |||
试桩时桩长(m) | |||
单桩设计承载力特征值(kN) | |||
试桩时荷载箱顶部到桩顶高度(m) | |||
荷载箱位置 | |||
荷载箱直径(m)∕面积(m2) | |||
成桩日期 | |||
测试日期 | |||
注:桩顶标高、桩长由施工方提供。 |
3.1 荷载箱
3.1.1 试验加载采用的专用荷载箱,经法定计量单位或有相
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标定。
3.1.2 荷载箱极限加载能力大于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.2倍。
3.1.3 荷载箱的构造能保证荷载箱打开后留下的空间有利于
浆液的填充,荷载箱外部形状设计应有利于浮渣被排出。
3.2 荷载箱安装
3.2.1 平面上荷载箱平放于试桩中心或桩底端中心,荷载箱
位移方向与桩身轴线夹角≤5°。
3.2.2 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荷载箱安设在平衡点,并与钢筋
笼焊接在一起,荷载箱与上下钢筋笼连接处有加强措施,并焊接锥形导正钢筋便于导管通过。自平衡法静载试验荷载箱安装可参照附录A中的图A.1进行。
3.2 加载系统
3.2.1 试验荷载通过高压油泵施加,荷载测量采用并联于荷载箱
油路上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,根据荷载箱的率定曲线换算荷载。
3.2.2 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%,压力表精度优于或等于0.4级。
3.3.3 试验用压力表、油泵、油管在施加最大荷载时的压力不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%。
3.3 位移测试系统
此部分内容过长,请至文尾下载源文件查看。
3.4 注浆管
若试桩用作工程桩,应在荷载箱周围安装注浆管,注浆管的构造及布置能保证试验结束后产生的空隙能被充分填充,注浆管数量不少于3根。
3.5 伸缩结构
声测管、注浆管和位移丝(棒)护管在荷载箱部位做成伸缩结构,并进行可靠的密封处理。
4.1 试验加、卸载分级
此部分内容过长,请至文尾下载源文件查看。
5.1 自平衡法试验数据分析
此部分内容过长,请至文尾下载源文件查看。
6.1 注浆管应具备的性能
注浆管能承受1.5 MPa以上静水压力,管体强度能保证在钢筋笼吊装和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不至于破损。
6.2 注浆材料
注浆材料宜用强度等级42.5以上的水泥,浆液的水灰比宜为0.5~0.8。
6.3 注浆施工及终止条件
注浆前用泵送清水冲洗试验后留下的空隙,直到相邻注浆管返回的水流变清澈,方可进行灌浆;当相邻注浆管返回的浆液与注入浆液浓度相差不大时可终止灌浆。
7.1 试验过程简述:
此部分内容过长,请至文尾下载源文件查看。
1 基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见表4.2;
工程桩编号 | 桩径(mm) | 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(kN) | 荷载箱上段桩向上位移(mm) | 荷载箱底向下位移(mm) |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(kN) | ||||
向上总位移 | 回弹值 | 残余沉降值 | 向下总位移 | 回弹值 | 残余沉降值 | ||||
表7.2 自平衡法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
7.3 数据分析
根据国家行业标准《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》(JGJ 106-2003)中的有关规定,结合现场记录而绘制的各试桩曲线来分析,本次所抽检的3根工程桩中,试桩的Q-s曲线均未出现明显陡降起始点(即第二拐点),s-lgt曲线的尾部均未出现明显弯曲的现象,故各试桩的曲线属于缓变型曲线。经综合分析,本次试验的107#、129#、126#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实测分别为:不小于8390kN、不小于9560kN、不小于9560kN。
综合上述情况,按照《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规程》(DB45/T564-2009)中有关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,本次试验的xx#、xx#、xx#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实测分别为:不小于xxxkN、不小于xxxkN、不小于xxx0kN,相应xx#、xx#、xx#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:不小于xxxkN、不小于xxxkN、不小于xxxkN,满足设计要求。
单位名称
2013 年3月11日
附表1 单桩静载荷试验结果汇总表
工程桩编号:107#桩
一、各级加荷载作用下各测点上、下位移值 | |||||||
序 号 | Qu值 (kN) | 荷载箱出力值(kN) | 本级历时 (min) | 向下 (mm) | 向上 (mm) | ||
本 级 | 累 计 | 本 级 | 累 计 | ||||
1 | |||||||
2 | |||||||
3 | |||||||
4 | |||||||
5 | |||||||
6 | |||||||
7 | |||||||
8 | |||||||
9 | |||||||
二、各级卸荷载后各测点回弹值 | |||||||
7 | |||||||
5 | |||||||
3 | |||||||
1 | |||||||
0 |
附图1:桩-上位移曲线图
附图2: #桩-下位移曲线图
附图3:试桩平面位置示意图 图例:涂黑为抽检桩
附图4:最大试验压力表照片
点击下载源文件:正壹专业服务商